close

關於「服務有價」這件事,我是慢慢才體會與認同的。

從2001年起,陸續造訪美國許多次,乃至於現在暫時居留下來,這十年的過程中,我逐漸理解美國人的小費文化,它跟台灣的服務費不同,一般來講,台灣的服務費,基本上仍是落入資方的口袋中,真正勞方還是領固定的鐘費點或月薪資。而在美國,小費幾乎就是基層服務人員的薪水重要一部分了,是勞動的獎勵。雖然有人會埋怨在美國上館子,還要自己加上小費計算,很麻煩,起初我也這樣覺得,後來慢慢轉了念頭,我真的寧願透過小費讓他知道,在我們的一段飯或一段旅程中,我謝謝他的服務,尤其是遇到讓人愉快的工作人員時。認同小費是勞方的勞務所得,我便不再為了省幾元小費而竊竊得意,反而有時會因為疏忽了小費而覺得困窘。

最近一次在旅館裡,搭shuttle到旅館,司機幫忙提領行李,前面一家三口在shuttle上講著很標準的北京話,下了車,也是好幾件行李,夜裡的寒冷,當然誰都想儘快往旅館大門躲,媽媽牽著女兒,爸爸從司機手上接過行李,也大步邁開,我當下有點錯愕,我想,司機一定是期待著獎勵,我趕緊一個箭步先將我們的小費拿給他,於是年輕的司機邊搬提著我們的行李邊笑開了,在寒冷的夜裡。

幾天前,收到台灣美國運通的年費帳單,有人問我怎麼還在用台灣的卡片,尤其還是有年費的? 理由很簡單,一來是我在美國尚不足以申請當地信用卡,二來是我喜歡美國運通的服務。回想自己大學時代開始所持有的信用卡,台新銀行、中國信託、花旗銀行、匯豐銀行與美國運通,前兩張早早就剪卡了,再來兩張,雖是打著外商招牌,卻完全無法提供任何服務給人在美國的我,當然囉~刷卡是OK的,但是其餘的,帳單的寄送&溝通&協調,乃至於請他們回電答覆我的問題,卻完全無法踏出台灣一步,要處理一個問題,只得我自己主動一通電話一通電話地追,不同的客服,我總是要一次再一次地描述我的問題,不發火都很難。

最後,就只留下一張美國運通在身邊,美國運通的電話客服是我遇過品質最佳的,去電,只要按1(語言選擇),再按2(與服務人員通話),立即可與訓練有素&態度親切的服務人員通上話,絕對沒有無止境會讓人等到發火等到起肖的罐頭音樂罐頭廣告。而且,若這通電話無法解決我的問題,絕對是他們會負責追蹤相關部門,然後再主動覆電給我,不管我人在台灣還是美國,不消我費神掛念。尤其今年一月時,主動接到台灣美國運通打電話&函件到美國(電話還追了好幾次,才連繫上我們),通知我們的持卡在英國消費,但連繫後確定我們近期沒有到英國,便立即將幾筆五位數的消費認列呆帳,並說明後續的處理流程,我們只需簽妥單張寄回台灣。這搶先的服務,在客戶發現帳單數字的疑慮前完成,是值得讚揚的。Daphne曾跟我提過美國運通的訓練與要求,還有薪資福利,以HR的觀點來看,我絕對同意「好的草真的能讓好的馬跑得更好更快」。

所以儘管,台灣信用卡在美國消費需要手續費,但美元持續走貶,且海外消費能快速累積長榮里程(1.5倍),我仍選擇忠誠地邁入第三年持卡,但話說回來,主婦勤儉的個性也是得發作一下,年費部分還是要協調,於是爭取到年費減免半價,並附上Priority Pass,也算是美國運通增添客戶滿意度的好回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rle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